培養孩子的內驅力比較好的方法
艾西兒寶寶
2023.01.09 15:25
96瀏覽
1回答
言言媽媽
2023.01.09
首先父母應該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,而且在孩子面前也要養成一個愛學習愛讀書的好習慣,并且也要潛移默化的去影響孩子,而且也應該規范孩子的學習習慣,讓孩子進行查漏補缺,總結一套自己的學習經驗。多鼓勵孩子,告訴他做得非常好,而且做得可以更好,這樣就可以讓孩子更有信心,就會促推動他的學習。
培養孩子的內驅力比較好的方法
1、溫柔平等地溝通
采取高壓政策,逼迫孩子的方法往往行不通,無法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,孩子心服口不服,父母管一管,就學一會兒,父母不管就不學,學習好像是給父母學的。
父母要放下架子,平易近人,溫柔平等地和孩子溝通,急不得,慢中生快,一開始別給孩子定太高目標,跳一跳夠得著,欲速則不達。
2、耐心陪孩子學習
父母陪孩子學習不是看父母有多高的學識能力,關鍵是耐心,年齡越小,孩子專注度越低,寫上一會兒就討價還價,玩玩這玩玩那,父母要坐得住,及時規勸孩子回過神來。
孩子剛開始學習,不要期待太高,看到孩子有錯誤,沒有必要大發雷霆,寫錯了,讓孩子自己改過來就是了。相信孩子的能力,學會解決學習中碰到的問題,收獲的是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。
3、把批評改為夸獎
有20多年教學經驗的老教師曾說,越是成績差的孩子越希望得到鼓勵,如果老師和家長夸對了,孩子就會產生很強的成就感,內心深處的學習動力也就被激發出來。
試著把批評改為夸獎,掌握好度:“八分夸獎,兩分批評?!焙⒆又鲃訉懽鳂I,解出一道難題,成績有進步時,給予孩子及時正確的鼓勵和夸獎,孩子學習的內驅力更強。
4、給予孩子充分的學習自主權
孩子上了高年級,尤其是上了初中后,孩子已經不需要父母陪伴寫作業了,喜歡自己安排學習計劃,父母就需要改變策略,給予孩子充分的學習自主權。
當孩子真正想認真學習時,是用不著父母催促的,父母越催孩子越逆反。父母提醒孩子學習,也要云淡風輕,采用商量的口氣,而不是強制,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。
5、讓孩子學會承擔后果
法國教育家盧梭認為,教育兒童不是強行灌輸某種規則或者道理,而是讓孩子自己適應并服從自然法則。
孩子沒有認真完成作業,如果受到老師批評,就要承擔這個后果,在自省中不斷前進。當然,要在孩子心理承受范圍之內,和老師提前溝通好,以免孩子過于難堪,影響心理健康。
學習內驅力是孩子前進的法寶,不用父母督促,只有自己主動學習,學習才會更專注高效。點燃孩子對知識的渴望和熱情,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。
內驅力對孩子的影響
第一:驅動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
孩子學習的動力來自于自己從內心深處愿意去自覺積極主動學習,而不是被父母催著才去學,這種外在力量所驅動才去學習的孩子是不可能取得好成績的。因為父母不可能一直守在孩子身邊,父母催一下動一下,父母不在身邊不催就不學習了,就開始吃喝玩樂去了,這就是很多孩子成績一直上不去的主要原因。
每一個孩子就像汽車的發動機一樣,很多父母一直沒有點燃孩子學習的這臺發動機,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一直在后面推著這臺汽車往前走,結果推的父母心力憔悴,身心疲憊,而孩子卻一直和父母打游擊戰,父母在就學,父母不在就不學。
因此作為父母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點燃孩子學習的這臺發動機,讓孩子能夠從內心深處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情,承擔起學習的責任,從爸爸媽媽要我學習轉變為我要學習,只有這樣才會主動前行!學業有成
第二:驅動孩子堅強的意志力,能夠在學習中吃苦耐勞
學習自古以來就是一件特別辛苦的事情所以古人講:書山有路勤為徑,學海無涯苦作舟!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這12年的求學歷程中學習會越來越辛苦,知識會越來越難,作業會越來越多,學習的時間會越來越長,所以這就讓孩子必須具備吃苦耐勞的能力。
上一篇:家長如何激發孩子的內驅力
下一篇:家長怎么引導孩子的內驅力
Copyright ? 2017-2018 沖刺高考網 版權所有
注:凡本網注明來源沖刺高考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